從工業設計、網路平台、服裝設計、到美食料理,台灣新生代豐沛的創意,早已跨入全球市場。他們代表的不僅是這塊土地的創意備受肯定,也象徵著台灣將揮起創意大旗,向世界舞台大步邁進。
通膨、高油價、股價劇烈震盪、企業裁員。過去一年來,全世界似乎了無生氣,台灣也陷在這股風暴中。
但另一方面,有一股生機正蓄勢待發,在一個接一個的場景與好消息中,預告了台灣新生代將顛覆過去傳統,以奔放創意力引領台灣的希望與未來人才競爭力。
在北京工人體育館,不到30歲的台灣歌手周杰倫,身穿舞台效果十足的盔甲,唱著流行歌曲,將「亞洲小天王」的魅力展現無遺,讓現場6萬人跟著他的節奏,搖晃吶喊。
國際最頂尖的時尚舞台巴黎時裝週,台灣年輕人也未缺席,潘伯勳與簡鈺峰兩位六年級生,在全球菁英競逐間,擠上一向被視為優秀新銳指標的首場秀,讓在場觀眾看得目瞪口呆。
今年年初,網路新秀「地圖日記」,同樣兩個六年級生郭書齊、郭家齊兄弟,遠征美國聖地牙哥,擊敗全球76個創業團隊,抱回曾孕育YouTube、Skype、Flicker的DEMO秀全球首獎,讓美利堅連霸18年的美夢破碎。
仔細看這些活動,都不是台灣上一代所認同的生涯主流,卻一個接著一個,在國際舞台冒出頭來,變成世界重新發現台灣的新角度。
這些改變,顯示台灣新世代的價值觀正在轉向,且逐漸蓄積成一股新的能量。
探索這股新的力量,以學校養成教育來看,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所長曲家瑞就發現,今年自己所內的碩士入學口試,一口氣就進來了5個台灣大學的畢業生,個個都是絕頂聰明,問他們為什麼不念那些保證賺大錢的系所,沒想到得到的回答是:「我為父母把台大讀完;讀研究所,我想要找回我的興趣,走自己想走的路!」
聽來叛逆,但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,有不趨附主流的價值觀,證明新一代血液裡的DNA已經不同以往。
就大環境來看,台灣過去以大規模製造業為主的生產型態,挑戰愈來愈大,即使轉往高科技方向,勢必仍得思索如何提高附加價值,但要花極少成本,又能達到最大效果的方法,唯有「創意」二字。這樣的趨勢與台灣新一代的改變不謀而合,代表「創意」不僅是產業尋求轉型的方式,更是即將接班的新世代,改變台灣命運的藍海。
設計新貴揚威國際大獎
當台灣「創意」的號角,逐漸在國際舞台響起,以六年級為首的青年軍,無疑又是台灣創意肺活量最飽足的世代。
世界4大設計競賽之一的德國reddot官方網站,今年4月份在首頁,以斗大的標題盛讚台灣:「亞洲創意的心臟,在台灣躍動 (Asia's creative heart is beating in Taiwan) 」。
原因在於,台灣近年來年輕的設計人才輩出,今年表現更為優異,除了一舉拿下reddot產品設計類62個獎項,大幅成長近8成,在金獎部份,50件中還包辦了5座,實力超越日韓。
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民表示,台灣今年已累計拿下國際設計獎項165件,至年底可望破200件。對照2007年133件、2006年148件,今年才至年中,就已超越過去2年的表現。
另外,同為4大設計競賽,素有「工業設計界的奧斯卡獎」之稱的德國iF獎,成為台灣人得獎大本營後,讓德國iF公司去年在台灣成立第一個海外分公司,落腳台北市南港軟體園區。國際設計聯盟(IDA)成立後的第一個設計年會「2011年世界設計大會 」,也將由台灣舉辦,看重的就是台灣設計界的潛力!
這些年輕的臉孔,眼中有眺望世界的企圖,腳步有征戰全球的膽識。像兩個六年級生李銓容、張漢寧創立的桔思創意設計(U.I.DESIGN),今年除了旗下自有設計師品牌Kedo的多項作品,分別獲得iF與reddot兩座設計大獎的肯定外,產品早已成功行銷到歐洲、美加、紐澳、日韓等國。還曾被日本設計大師中川聰邀請參加「通用設計50選」展出。
創作美食是另一座熱鬧滾滾的舞台。4月下旬,在新加坡舉辦,兩年一度的國際烹飪挑戰賽上,20多個國家,上千名廚藝好手較勁,來自台灣的50多位參賽者,不僅擊敗眾多強敵,在15個項目中,勇奪17面獎牌,創下7、8年來亞洲賽事最高紀錄。
其中,開平高中兩名學生張宗聞、陳林傑,在雙人組競賽中,更以獨到的巧思,贏得評審一致青睞,給予最高滿分,獲得雙人組最高榮譽的「超級金牌」。
不讓其他領域專美,台灣服裝界一樣是英雄出少年。今年為大甲媽祖開幕時尚秀操刀的黃嘉祥就是一例。剛滿30歲的他,2001年拿下《ELLE》雜誌服裝設計首獎,並於隔年入選知名服飾品牌Ferragamo世界年輕設計師選拔,以紙飛機作為概念的高跟鞋設計作品,當年更被佛羅倫斯皇宮指定收藏。
這是個前所未有、創意百花齊放的世代,而你一定會好奇,究竟台灣這個小島,提供什麼樣的創意養分,能讓世界目光為之一亮?
台灣教育史上最開放的一代
「現在六、七年級不一樣了,很多禁忌都解除了,家長也給了很多的支持,可以玩的空間變大,創作出來的作品變得很大膽、新鮮!不像我們這些三、四年級生,背負父母很多期待與責任,必須壓抑想法,很多事都不敢做,」擔任「國際青年創意創業家大獎」評審的特一國際設計執行長吳珮涵,在頒獎典禮上不禁有感而發。
她從英國文化協會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合辦的這場競賽中,看到新生代在設計上不同以往的新思維。原因在於,跟她一樣抱持開放態度教育孩子的家長愈來愈多。
吳珮涵指出,像她念台大資訊工程系的大兒子,從小就很愛畫漫畫,她並不禁止,還鼓勵他去參加卡漫社,連他玩起cosplay(角色扮演),反串成女孩的樣子,她都無所謂。
「給孩子多一些空間,才能讓他培養對生活的敏感度。因為創意不是經過訓練就能擁有的,必須要關注生活,從生活裡找問題,自己尋求解決之道,才有機會找到創意,」吳珮涵認為。
得到「國際青年創意創業家大獎」首獎的陳南茜,享受的就是非常自由自在的教育過程。
她在大學階段,被送往美國留學,一口氣念了經濟學與工商管理兩個學位,研究所因興趣改念互動媒體,從設計到行銷都有涉獵。「這是台灣新的一代,能夠與世界對話,且被看見的一個關鍵!」陳南茜強調。
比賽機會大增,出頭更容易
不僅教育的環境改變了,這幾年政府、企業積極提供各種獎項,也是推動台灣創意人才不斷冒出頭的關鍵。
以設計類來說,包括經濟部工業局的「國家設計獎」、「台灣國際創意大賽」,文建會、教育部、經濟部工業局、國際貿易局合辦的「新一代設計展」,今年,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還推出了「台北工業設計獎」。
在企業這端,則以各種大型競賽來尋找、培育未來的創意種子,例如光寶科技的「光寶創新獎」、宏�的「龍騰微笑獎」、技嘉科技的「G-DESIGN」等,還有財團法人所推的「台灣自行車設計大賽」、「通用設計獎」等等。
包括空間、服裝、網頁、平面設計……,若把大大小小的獎項加起來,台灣平均每個月都有賽事,獎金從數萬到數十萬,甚至百萬都有,這些都是過去不曾擁有的資源。
今年6月,資策會更進一步效法美國DEMO秀網路服務的發表方式,舉辦首屆"IDEAS SHOW",讓台灣網站創意人才進軍國際前,多了一個演練的前哨站。
全球獨一無二的製造技術資源
和亞洲其他國家相較,未來台灣的創意設計要對外競爭,還有一項得天獨厚的利基:來自製造業的強大後盾。
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陳玲鈴指出:「台灣發展創意最堅實的後盾,其實就是台灣發展工業以來累積數十年的研發、加工技術產業資源。」
大可意念傳達的設計總監謝榮雅就感同身受,他如數家珍的點出:彰化一帶最強的是五金配件、金屬加工、拉鍊;台中縣則擅長布料、皮料、鞋底射出與碳纖維。這是設計人實踐理想時最重要的後援。
通常設計者最重要的資訊來自兩端,一是對於全球最新資訊的了解有多少;其次就是製造的資訊,台灣剛好融合這兩大資訊,既有高科技業,又是製造業起家,行動自由且隨手即是。
即使製造業西移中國大陸,台灣有台商經驗及挾著同文同種的語言優勢,對於材料、技術與價錢的掌握,往往都是第一手消息,不會被剝了好幾層皮。
桔思創意設計創意總監張漢寧在法蘭克福展覽場上,曾碰到一位知名的北歐設計師,因為他對工廠那端十分陌生,拿了一個球型的造型設計,跑來問他若想做軟的、透明的,不知實際上能否做出來。「但是以台灣人來講,設計一出來,我們就直接拿去問師傅可行性,該給哪家工廠做,甚至連細部要給誰加工,都能最快找到最擅長的人,」張漢寧自信的說。
多元文化,來者不拒
另外一個「看不見」的特點,是台灣文化的豐富、多元與包容。
賴聲川就直指台灣最珍貴的部份,在於歷史文化的「位置」,因為傳承了完整的中華文化,保留最精緻的內涵,更難能可貴的是台灣的民主自由,讓思想開放,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非常高,在華人地區獨一無二。
電視製作人詹仁雄打趣的說,台灣因為這樣一個文化的「位置」,成為華人娛樂的「樣本」,也就是說,只要通過台灣檢驗消化過的「創意」,幾乎都能在中國大陸成功。
另外,台灣對外來文化接受度之高,從戲劇、飲食習慣就可見一斑。年輕人「哈」日、「哈」韓,什麼都可以「哈」,任何流行到台灣都夠容易被接受,甚至再轉化。陳玲鈴觀察,台灣的經濟主要以外銷為主,習慣了彈性,民族性不像周邊的亞洲國家如此強烈,在創意思考上的包袱自然就不多。
跟亞洲周邊幾個國家比較,日本因為內需市場消費能力強,加上文化的排他性,思考較為封閉,以自我為中心;韓國雖與台灣一樣有高科技與資訊雙項優勢,但強悍的民族性,造成原創性受限,創意多半是跟著日本走;至於中國大陸,則是丟不掉東方元素的框架。
如同舉辦6屆iF中國設計大獎,在亞洲深耕多年,同時也是德國設計師的專案經理法蘭克.席瑞伯格(Frank Zierenberg)的觀察,「台灣人才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,只是現在最欠缺的是自己的方向與定位,一旦有了自信心之後,相信台灣會是個創意力最旺盛的地方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