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

CEO觀點》巨大品牌創新 打一場團體戰

金融海嘯席捲而來,衝擊全球企業, 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建議,企業必須以受經濟衰退洗禮後的環境,重新定位企業,且以短期急救措施、長遠產業發展策略雙管齊下,才能屹立不搖。

談到全球經濟走向,劉金標不認為會呈V型或U型反轉,從務實面來看,「絕對是L型」,也就是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榮景。經過這次金融風暴洗禮後,美國人應該不會再回到「先消費、再付款」的生活習慣,就是一個例子。

創新價值 走在市場前端

全球經濟榮景不再,企業靜待政府伸援,將無濟於事,一味壓低製造成本,意義也不大。劉金標認為,企業應賴長遠創新策略,謀求突破,以具品味、創新的產品,提升價值,且要忠於核心本業,專心深耕經營,並把格局放大,焦點看遠。他強調,存有「賺一筆就走的心態,已不符潮流」。

劉金標分析,巨大集團在公司定位上,經歷製造導向、市場導向、創造自行車新文化,以及建構自行車島的傳教士等階段。

「企業界應走在市場前端,創新價值,雖然這並不容易。」他舉例,巨大集團的重要經營思維之一,就是「創造需求、滿足需求」。從學理上來看,創造需求很難,但從巨大的實務經驗來看,卻是可能的。

例如以前自行車給人的印象是只要逆風就踩不動,但巨大不斷努力創新,推出新產品,新需求也跟著不斷出現,劉金標強調 :「持續創新,是巨大成功的關鍵!」

他透露,過去,巨大努力推出高價車,消費者卻青睞低價車;經過巨大長期提升產品,並推動自行車新文化,建議政府設置自行車道,建構台灣成為自行車島,現在騎自行車不只是好玩、時尚,而且改變了人們的生活,高價車反而比較受青睞,低價車較乏人問津,因為「高價車騎了會上癮」。

劉金標觀察,早期自行車消費者多半會從低價車入門,但看到或試騎別人的高價車後,難免心生比較,沒多久就會想換高價車;因此,與其「先買低價、再換高價」,現在的消費者普遍有「一次到位」的觀念,一入門就買高價車。

自創品牌 掌握經營權

談到推動自有品牌,劉金標表示,沒有品牌就沒有經營權,價值鏈也會不完整,但做品牌不能一開始就想搞大,應從小規模做起,巨大集團的品牌也是從小規模做起。大企業想自創品牌,劉金標建議,不妨成立新公司,從小規模做起,此方式「不一定成功,但應該較容易成功。」

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衝擊全球企業,但劉金標認為,危機也是商機,企業必須以經過金融海嘯重擊、重新洗牌後的環境,自我定位,過去成功的經驗、商業模式及資源,是否不再適用、要就此放棄,都是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;且企業應有兩手策略,短期急救措施及長期產業發展策略兼備,才能因應不景氣。

劉金標也看好大陸消費市場。他認為,大陸經濟將領先各國回春,台灣企業應重新明確定位大陸市場,把大陸市場視為「特殊市場」,既是國內、也是國際市場。而且台商不只要打這一仗,更非贏不可,否則易被邊緣化,由於大陸市場重要性日增,台灣若輸掉大陸市場,將等於輸掉全球市場。

前進大陸 總部設在台灣

不過,劉金標提醒,台商進軍大陸,絕不能以「移民」方式前去,應把總部設在台灣,確保持續創新的優勢,讓研發、商業模式創新留在台灣,並把台灣創新成果,作為進軍大陸市場的利器。

曾完成單車環島的劉金標預計5月登陸,從北京騎到上海。雖然有人勸他「75歲了,不要那麼辛苦」,他卻堅持一定要完成這次踩踏行程,「因為我是(自行車)傳教士,只有我做了,別人才會幫助我一起『傳教』。」

「現在是打群架的時代,單打獨鬥行不通了! 」劉金標認為,企業如果只重視自己的經營,不管產業發展,是相當危險的事。因此,提升產業基礎,創新台灣價值,也是企業的重要課題。

看來,這位自行車傳教士將不停地騎下去。

【2009/03/20 經濟日報】

品牌SNG》文化涵養品牌

2002年冬天,是我工作生涯最難忘的日子。

在台北工作了15個年頭,一直都在國際性的外商廣告公司工作,突然接到來自王品的電話,邀約加入經營團隊。

王品,一家總部位於台中的公司,我在奧美集團時曾為它提案過,誠實的告訴經營團隊,當時王品經營的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產品力不足,沒有做廣告的條件,建議2,000萬元的廣告費可以用來改善內部設施。

對於王品,我的印象僅止於此。 對我來說,從台北到台中,從外商公司到本土公司,從最時尚的廣告業到最傳統的餐飲業,直覺是不可能,於是與幾位高階主管談完後,準備謝謝這個邀約。

12月某一天上午,在西華飯店一樓咖啡廳,和戴董事長的最後一次面談,我準備表明自己的心意,然而這次談話卻改變了我的想法,也改變了我的人生。

不是戴董告訴我公司有多賺錢,可以分到多少股分,讓我動搖,因為當時我提醒自己不要隨便相信老闆畫的大餅,然而,我卻被他「希望我們文人一起經營公司」這句話所震撼。

往後,感受到王品以企業文化領導公司,推動百店、百國、百岳以及三鐵。鼓勵員工,每年嚐百店增加自己的知識,一生遊百國增加自己的見識,一生登百岳增加自己的膽識; 三鐵(登玉山、泳渡日月潭及鐵騎貫寶島),則是鍛鍊自己的身體,因為沒有健康,其他都是零。

然而企業文化又與品牌何關呢?

品牌大師艾克(David Aaker)說,品牌策略源自企業本身、競爭者與消費者的淬煉,換句話說,就是要找到一個我們(企業本身)有的、別人(競爭者)沒有的、他們(消費者)想要的。 而企業文化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,也是蘊育品牌最好的養分,對我在經營品牌上有很大的啟發。

在品牌經營上,王品從2002年以前「一頭牛僅供六客」的產品面訴求,轉而從2003年開始,品牌定位於「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」的人文面訴求。

這幾年,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,知名度的提高,企業社會責任的期許,品牌行銷也加入社會公益的元素,所以有了「送玫瑰把愛傳出去」鼓勵人們關心身邊的人、「熱血青年站出來」捐血救血庫、「知書答禮」幫助偏遠地區等人文關懷活動。

今年王品集團即將達到百店,也將推出以企業文化為主軸的活動,鼓勵全民帶計步器,讓健康動起來,讓地球動起來。

巨大集團總經理羅祥安曾說,經營品牌要有二心:決心與恆心 ,道盡了品牌之路是一條辛苦的路。而「文人經營公司」卻給了品牌經營團隊一把熱情的火。

(作者是王品集團品牌總監、台北大學企管博士班研究生)

【2009/03/20 經濟日報】

朱敬一:五大產業 打造台灣未來

IC產業之後,台灣會有什麼新產業?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昨(5)日指出,生技、品牌農業、文化觀光、國際醫療及太陽能這五大產業具有發展潛力,但各有發展瓶頸,需要思考並找出解決方法。

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及商學研究所、台大EMBA舉辦台大工管50系列活動-孫運璿先生管理講座,朱敬一受邀以「構思台灣未來的產業」為題發表演講。

朱敬一說,台灣過去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資訊、電子產業,但IC產業受到這波金融海嘯衝繫很大,現在很多人思考:IC產業之後會是什麼產業?台灣一直沒有明顯的新產業,此時大環境不佳,正好可以自修、思考和布局未來產業。

朱敬一認為,生技、品牌農業、文化觀光、國際醫療及太陽能等五項產業,可以思考成為未來產業。朱敬一說,五大產業的共同特色是要放眼國際。

朱敬一指出,台灣將生技列為重點科技,生技產業需要長期投資,回收時間長、風險高、投資金額大,在這些因素下,市場機能形同殘廢無法發揮,但台灣生技研發成果很好,政府應帶頭打集體戰—集中力量、分散風險。

朱敬一表示,觀光產業需要一個統籌單位(master plan),目前涉及多個部會與法令,各部會很多方面沒有辦法互相協助。可是對觀光客來說,他只感覺到一個整體,例如是「好玩」或「不好玩」,所以,需要統籌部會規畫,一發現有問題,就要立即處理,比如路有坑洞,就要馬上去填補。

發展品牌農業,同樣需要政府著力。以蘭花產業為例,朱敬一指出,去年蘭花營業額仍有小幅成長,台灣的優勢在品種、育苗,應把有優勢的、上游的品苗專利智慧財產權延伸到下游品牌行銷,行銷蘭花要與國外作戰,政府應協助農民申請專利。

朱敬一表示,DRAM、面板與太陽能技術相近,政府若能下定決心發展太陽能產業,推動大規模太陽能發電計畫,有助於即時吸收失業的科技人口,而且可以解決台灣的用電問題。

至於發展國際醫療產業,放寬管制就可以了。朱敬一表示,東南亞地區都在發展醫療產業,台灣的醫療水準在亞太地區首屈一指。台灣在醫療領域具有利基,但限制很多,比如不能打廣告,這樣人家就不知道台灣有這個能力,法規、廣告、行銷都需要政府推一把。

【2009/03/06 經濟日報】